close
縮水甘油是近幾年才發現的新興加工污染物,產生原因主要是油品在製造過程中,經高溫、脫臭、脫酸、脫色而產生,其中又以精煉油脂被發現較多。
毒物專家招名威表示,有些原料油中會含有縮水甘油的前驅物,例如單酸甘油酯、雙酸甘油酯、氯離子等,而原料油因有味道,需透過高溫做脫臭處理,過程中溫度通常可達200℃以上,有時甚至會到250~260℃,這時便會導致「縮水甘油酯」的生成。
另外還有脫色處理,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表示,有些脫色劑會含有氯、酸等物質(例如鹽酸),過程中也都可能促進縮水甘油酯的形成。
以上引用自康健雜誌 2019/12/23 · 作者 / · 出處 / Web only
縮水甘油 → 康健雜誌完整內文: 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80621
縮水甘油 → 中天新聞「油」不得你‧系列報導 : https://reurl.cc/5qWEOV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